5月底的一天,广州云浮市宝马人戴宇和新疆某高校女生都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那头,一个自称快递员的男子说:“你买的快递丢了。”
该男子接着说,“我们会加倍赔偿,请加上客服微信。”。如果他们按照“快递员”的指示办事,就会落入诈骗的陷阱,“客服”会诱导他们填写银行账号、手机号,并拿到验证码,银行卡上的钱就会转入“骗子”账户。
“信使”可能潜伏在东南亚山区。他们可能在那里被诈骗集团欺骗了。在一个封闭的院子里,他们每天学习诈骗技巧,并给目标群体打电话。
该诈骗团伙以4元左右的价格购买数万条快递信息,获取受害人的信息,包括电话号码、地址和购买的产品等,在业内被称为“快递材料”。
戴宇和新疆学生接到电话的前一天,他们的“快递材料”被挂在一个匿名的应用程序bat上,作为买卖双方交易前的测试材料。一个是从美容旗舰店泄露的,另一个是从广州的快递网站泄露的。该供应商还在该应用程序上建立了一个20人的express数据交易组。
卸货方的货源很复杂。有快递员、快递站、网店老板和快递中转站。任何接触到快递信息的人都可能成为卸货方。他们通常把“快件”以1-2元的价格卖给材料供应商。材料供应商收集大量“快递材料”,分批供应给诈骗集团,赚取差价。
以销售“快件”为核心,形成了完整的地下产业链,物资供应商诈骗团伙通过隐蔽渠道完成交易。
出口商、供应商和欺诈集团依靠“快件”牟取暴利,受害的是“快件”的所有者。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泄露信息,有的人被骗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4天骗走10万元
苏梅买了两瓶沐浴露,没想到被骗了43900元。
在收到快递的当天,她发现少了一瓶沐浴露。打听业务后,她接到了北京一位“运达快递员”的电话。对方表示,如果苏梅想解决快递索赔,公司流程要求苏梅从一些平台借钱到银行卡账户,把钱转到他们公司账户,公司会把借来的钱还给她。
苏梅觉得太麻烦了,但她受不了。对方说这是公司声誉的问题。即使她不想要,公司也得解决索赔问题。于是,苏梅先向“杰蓓”借了3万元钱,转到自己的银行卡上。她通过银行转账向对方转账2万元,剩余9980元(扣除手续费)通过微信扫描支付。随后,她向小米金融app借款9000元,加上4900元存款,共计43900元,通过ATM银行卡转入对方账户。
因为苏梅的贷款非常顺利,对方曾经要求她继续借钱。苏梅发现后报警。
事情发生在2019年3月,打电话给苏梅的人是一个刚刚成立4天的诈骗团伙。其中6人4天内共骗取10万元。他们用的伎俩是“快递丢了,付钱给你”。

诈骗团伙与受害人的沟通过程非常简单。他们在四天内反复拨打了数千个电话。他们中有些人没有回答,有些人挂断了电话,有些人说他们已经登录了。不过,只要有人愿意添加微信、扫描二维码、输入银行卡号,或者到网贷平台借钱,诈骗团伙就会获得暴利。
《包边》着眼于法院2020年宣判的数十起以“快件丢失”为名的诈骗案件,涉案金额从几万到数百万不等。诈骗团伙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准确说出受害人的姓名、快递公司、订单号,甚至所购商品的信息,从而赢得受害人的信任。
这些“快递材料”,诈骗集团很容易就能从材料供应商那里拿到,价格只要4元,多少钱。
匿名交易,母婴客户最值钱
诈骗公司的成功取决于材料供应商,他们是一个神秘的群体。他们遵守的原则之一是不泄露个人信息,不使用手机打电话,甚至在QQ上发送与快递有关的文字。
他们寻找“快递材料”的方式是,频繁添加QQ群,比如快递低价群、返现群,或者潜伏在活跃的快递贴吧里,然后发出“实时快递”,或者更晦涩的说法,“优质快递项目,一天赚500-5000元,兼职不影响自己的工作。”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实时快递”等敏感词,同时也会吸引不知名快递人。一位材料供应商告诉“豹子变”记者,“他们了解情况(欺诈)后,就可以决定是否做,这比直接说更有效率。”
实时快递是指尚未签收的快递。物资商会要求,签约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否则应于今晚到达快递站,明日送达。
快递的最佳价格在20-500元之间。品类包括汽车、化妆品、婴儿玩具等,其中母婴品类最好,材料价格将高于1元/份。一位数据供应商解释说,下游(诈骗团伙)有一套针对母子群体的固定脚本,他们更擅长突破。
物料供应商基本上只接受“四通一到”的快递信息。集图快递的商品单价不高,“客户”很容易放弃索赔。他们也不想要京东和顺丰,因为很难看到封面信息。
实时快递的收货价格在1元到2元之间,材料供应商的卸货价格在4元左右,一件“快递材料”的差价在1元到2元之间。正常情况下,保守计算,材料供应商一个月至少有2万元。而如果和中转站合作,一天能有几千到几万单卷,一天就有可能赚两万。
物资供应商知道买卖快件的风险,所以在交易中非常谨慎。
王云今年才开始做材料供应商。他将继续增加人数。在发出这个消息后,他很快就会退出。如果有人上来,王云就不多说了。他会直接要求人们加入蝙蝠侠。
Bat是一个匿名和加密的通信应用程序。成员只需单击一下就可以撤回邮件。聊天信息和数据库文件是加密的。有人可以截屏,用户可以立即收到报告。
和王云一样,接收器不会直接在QQ上传输数据,而是会传输到bat或百度云。
虚拟货币平台也用于结算,收据将直接返回到填写好的支付宝账户,不留记录。即便如此,王云还买了几个支付宝账户和几个bat账户。一旦账号超载,他就改了号。
当物料供应商忙于规避风险时,高额利润会导致内部周转和黑食。在物资市场上,没有第三方平台,只能靠摸索和信任。
王云见过业内有人收费三四元。第一次,他将正常结清这笔钱。一旦交易量变大,他就会拿着材料马上跑掉。有人假扮快递网站,拿出几张快递面纸,说手里有上千册,却要预付50%的定金。材料供应商急于支付定金,另一方消失了。
近年来,缅甸北部成为国内电信诈骗团伙的首选地。诈骗团伙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包括“快件”在内的个人信息,然后冒充公安机关执法、刷单套现、快件理赔、贷款诈骗、投资理财、生猪屠宰盘等实施诈骗。
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境外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一些地方出台政策,取消缅甸北部从事电信诈骗的当地相关人员的户籍;还有一些地方对拒不回缅北窝点的人采取“十统一”纪律处分,并严格审查其子女就学情况。
王云感受到了缅甸的震撼。他下游承接“快件”的工作室大多已经关闭,王芸甚至囤积了超过10万份过期的“快件”。
然而,王芸并不想放弃。诈骗犯罪集中在每年3月至8月。王云还想继续盈利,找到稳定的货源,继续向还在缅甸的制片厂供货。
这意味着“你的快递丢了”骗局还会继续。
谁在里面?
物料供应商的上游是任何接触到快递信息的人。
在劝说相关快递人员进入该局时,他们经常提到“很难查出是谁泄露了快递信息”,因为经办人员太多。
快递在下单、招揽、装车、中转、分拨、派送后,可以在相应的网店、招揽、招揽网、中转站、派送网、派送员的任何环节泄露。物资供应商想吸引的也是这条线上的人,包括网店经营者、仓库经理、快递员,还有快递站老板和expres的云仓库老板

一位物料供应商表示,快递员工更容易吸引他们,因为回报很高,甚至是对方工资的两倍。
以快递员为例。根据2020年发布的《全国基层快递员现状调查》,50%以上的快递员月收入不超过5000元,只有1.3%的快递员月收入超过1万元。快递价格战,严重挤压了快递员的生存空间,北京市朝阳区一位快递员透露,目前快递费不足1元,单日快递300次,日均快递收入不足300元。
相比之下,一些供应商给出的诱惑是:只要你每天给我上百个订单,一个月就能拿到上万元。一位快递云仓老板向“豹变”透露,员工每月结账时,总会有一个当月收发物品的客户信息存根,很容易被泄露。
华北某县级市一位原快递点加盟商向“豹变”透露,快递员每天发300-500单,能联系到的单品不多,送货时间也很紧,但他也表示只要有钱,这些都不是东西。
物料供应商透露,快递加盟点是他们最喜欢的合作伙伴。由于独立招聘快递员,与总部的关系较为松散。前加盟商透露,某县分公司有20万快递订单,后台数据由加盟商控制。级别越高,获取数据就越容易。
虽然快递公司对数据有一定的保护,比如数据可以浏览,但很难导出。然而,一位正在销售“快递材料”的快递网站员工却表示,“材料是一个一个复制的”。他还表示,日单量5000,需要预定,有时是中午12点,有时是凌晨2点。
宝边从该员工处获得的快递数据指向广州一家快递分公司。宝边随机核实,这些人已收到快件丢失索赔。
快递公司内部也有信息泄露的先例。2020年,圆通快递被曝内部销售40万条个人信息。2020年,有人在黑暗的互联网上出售了圆通10亿条快递数据。
事实上,2017年,中国邮政、顺丰、京东曾掀起过一股面单加密的风潮,即手机号码中间四位数字被“*”取代,百事快递、EMS也隐藏了用户信息,圆通也相应处理了手机号码、姓名和地址。
不过,即使处理好了面单,也有专家认为,“看不见的面单”只能掩盖包装上的漏洞,快递公司的自盗行为需要监管。现在,监管要从门店做起。
因为一旦你下了订单,你的信息就可能被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