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重庆的 GDP 变化曲线基本上已经和广州重合。在 2017、2018 年,重庆的 GDP 反超了广州,也因此,广州掉队一线,城市格局要被改写的声音在近几年也一直层出不穷。
不过,从综合实力出发,重庆和广州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重庆跻身一线城市还有一大阻碍: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是不够。
根据智联招聘数据,2020 年重庆的人才净流入率为 -0.17%,综合 2016 - 2020 年 5 年的数据来看,重庆的年均人才净流入率为 0.09%。
对比之下,过去 5 年中,杭州是中国主要城市中求职者最向往的城市,它的人才净流入率逐年上升,年均人才净流入率也超过了所有一线城市。
从智联招聘的数据来看,这些离开一线城市的人才大多去了临近的发展较好的城市,例如北京周围的天津、上海附近的杭州和苏州。
撇开地理临近的因素,一线城市人才流出呈现两个特征,一个是一线城市之间相互流动,北京的流出人才去了上海的占比 7.31%,仅次于天津;另外一个特征是,他们选择其他有潜力的城市继续漂泊。
杭州的优势再次显现,除了是上海流出人才去向 Top 1 ,还出现在了北京和广州人才流出排名前 10 的名单中。
人能不能留下来很重要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之比也并不完美,没有将落户的情况考虑进去。例如和一线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相当的成都,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之比之所以要低于一线城市,并不能排除可能是成都吸纳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入户。
于城市而言,人来了就能作为生产力投入工作创造价值,也能作为购买力进行购物带来消费。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能不能留下来生活、安居、成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依旧和户籍高度绑定的当下,那些最重要的事情都和一个问题的答案相关:能落户口吗?
以常住人口年度入户比例这个指标进行评价,深圳的数值最高,不仅高于其他普通城市,也要领跑北上广,落户难度目前来说依然比较低,“来了就能是深圳人”似乎仍然说话算话。
其次是杭州、苏州、天津这 3 个城市,2019 年常住人口年度入户比例均在 1.60% 左右,落户难度虽然比深圳高,但都低于北上广。
以上排名中重庆都排在了最后,甚至低于以落户难著称的北京,这有些意外。
考虑到重庆是上述几个城市中唯一一个人口流出的城市,常住人口数量要低于户籍人口,用常住人口年度入户比例这个指标来衡量重庆的落户难度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衡量城市,别忽略公共服务供给
由于医疗资源很难通过单一指标直接对比了解哪个城市供给状况最好,上图分别呈现了 4 个医疗供给核心指标的每万人均值进行城市对比。
不难看出,成都拥有最多的人均医院数,长沙的人均医院床位数最多,而北京则在人均医生护士人数上领跑其他城市。
除了医疗,教育供给也是城市居民十分关注的公共服务。
常住人口中的学龄儿童数与城市学校学位数量比例是最直观的评价指标,鉴于想要准确获取这类详细数据的难度较大,我们用每万人常住人口人均 K12(幼儿园至高中)学校数这一近似指标来对比城市之间的教育供给情况。